存款利率迈入“1”时代 存定期还是买理财?
来源:金融时报
利率2%以上的存款产品难觅踪影,银行业绩比较基准也在下调并且波动加大,存定期还是买理财?
在季末回表导致一季度规模下降之后,4月理财市场规模迎来大幅增长。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4月理财规模季节性大增。截至4月末,理财规模合计3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2.2万亿元,基本处于近几年理财规模的相对高位。
从历史经验来看,二季度是全年银行理财规模扩容的重要时点,4月份是理财冲量的关键月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银行理财规模呈现显著的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特征。3月季末回表以及债市波动导致理财规模短期收缩,而4月初随着季末考核结束,资金重新回流理财市场,推动规模快速修复。2025年4月这一趋势延续,规模回升幅度超过2022年和2023年同期水平。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在分析4月理财规模增长时提到了两方面驱动因素,一是债市维持震荡偏强格局,二是4月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进一步为银行理财带来增量资金。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4月份以来,包括股份行和地方中小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纷纷宣布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除了部分中小银行以外,不论是1年期还是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已难觅2%的踪影。
明明也表示,一季度银行通常以揽储“开门红”为业务重心夯实表内流动性,信贷投放压力得以阶段性缓解。进入二季度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削弱存款吸引力驱动资金迁徙,银行转而将营销资源倾斜至理财产品。理财机构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丰富销售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不过,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双向波动,没有出现去年的单边上涨整体态势,在这一背景下今年的存款向理财分流的情况明显减少,部分资金还从理财回流到存款账户。这一现象实际上也和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有关。近日,多家理财公司发布公告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不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也低于了2%。
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2022年初以来理财公司当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震荡下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商业银行从不同渠道引导负债端成本有序下行,而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超过20%,存款利率的持续调降拉低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明分析认为。
据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测算,4月理财公司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为2.97%,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2.27%。预计后续理财业绩比较基准或进一步下行。
谭逸鸣在研报中指出,4月新发理财业绩比较基准总体回落,每日开放型产品、3个月-6个月(含)产品、6个月-1年(含)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一方面,市场利率下行预期下,降低业绩比较基准便是自然之举;另一方面,禁止“手工补息”和规范同业存款利率,进一步导致底层资产收益率下滑;此外,监管要求理财公司对平滑机制、自建估值等进行整改,对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降也有一定影响。
专家分析认为,今年理财市场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资产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叠加理财净值平滑操作逐渐收紧,银行理财“稳净值”压力将加大,产品收益率仍面临较大的下滑压力。不过,相对于存款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今年全年理财规模仍将实现增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