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

上海清算所董事长马贱阳: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先导作用 支持绿色债券市场创新发展

栏目:热点快讯 日期: 作者:seo998 阅读: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金融基础设施广泛连接监管机构、市场机构和同业机构等,全面提供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综合服务,居于金融市场运行的枢纽,是金融市场的关键“桥梁纽带”。上海清算所是全国银行间市场合格中央对手方、全国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石和标志性成果。近年来,上海清算所积极发挥清算和托管的“双支柱”优势,通过健全制度、创新产品、拓宽渠道、深化国际合作等举措,持续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全力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人民银行领导下,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针对实体经济的难点痛点和关切需求,围绕绿色金融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海清算所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参与,强化政策落实,在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绿色金融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制度标准体系持续健全,产品种类和参与者类型日益丰富,在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建设、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绿色债券市场体量迅速增长,累计规模居全球第二。2015年底,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开启了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序幕。2022、2023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均超8000亿元,是此前年均发行规模的约4倍。2024年,尽管受复杂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仍达6814亿元,居当年全球新增发行规模前列;截至2024年末,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4.1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二是绿色债券产品不断创新,持续满足多元化的绿色投融资需求。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我国监管机构、自律组织、金融基础设施等持续推动绿色债券产品创新。产品种类方面,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可同时与科创、乡村振兴等多主题贴标发行,灵活支持各类专项债发展。产品期限方面,我国新发行的绿色债券已涵盖1年及以下、3年、5年、10年等不同期限,可满足市场机构对不同期限资产的配置需求。国际化方面,充分支持境外机构发行绿色熊猫债、投资境内绿色债券,有效满足境内外各类绿色投融资需求。

  三是绿色债券参与者类型逐步丰富,市场参与积极性日益高涨。在发行人方面,我国金融机构较早开展绿色债券发行,随着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不断加入,发行人类型逐步多元,实体企业也成为绿色债券的主要发行主体。2024年,金融机构发行规模3222.5亿元、占比47.3%;电力行业居非金融机构首位,年度发行规模1419.7亿元、占比20.8%。投资人方面,银行、基金、证券、保险、信托、资管,以及实体企业、境外机构等纷纷参与投资,近三年绿色债券交易规模保持较高水平,每年均超过万亿元。

  四是绿色债券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形成有效引导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良好制度环境。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等相继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等,正式建立国内初步统一并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绿色标准体系,进一步强调了对绿色、低碳转型相关产业的支持。特别是,2025年,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为在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进一步丰富国际市场高质量绿色债券品种奠定基础。

  绿色债券市场已经是服务国际经济绿色转型的主力军

  从国际市场看,绿色债券作为服务绿色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虽然兴起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参与踊跃,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依托金融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绿色债券市场已成为推动国际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金融渠道。

  一是国际绿色债券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绿色金融实践形式。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国际上第一只绿色债券。此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欣欣向荣,2024年全球发行规模6697亿美元,近十年年均增长率达34%;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可持续类债券融资总规模的约60%,在支持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同时,绿色债券发行成本较非绿色债券更低,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研究发现,绿色债券较非绿色债券平均收益率低1.2BP;另有研究显示,美国绿色债券的收益率相对非绿色债券低 6BP等。

  二是绿色债券的发行经历了政府引导到企业自发的演进,有效激发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国际绿色债券发展初期,政府主动引导发行,主权机构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比较高、一度超过半数以上。随着政府引导效果的显现,自2019年起,实体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意愿不断提高,发行规模逐步超过主权机构,成为该领域发展的主要推动者。2024年实体企业的发行规模最大、占比42%,主权机构次之、占比32%。 

  三是绿色债券投资者群体持续多元,支持绿色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识。随着国际社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绿色投资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荷兰央行计划在2030年将所持有的股票和债券投资调整至符合《巴黎协定》要求。绿色债券的国际投资者广泛覆盖主权类投资机构、资管、保险、基金、银行,以及实体企业等,此外,越来越多的绿色债券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等成立,也进一步拓宽了包括个人投资者在内的绿色投资渠道。

  四是绿色债券国际标准制度广泛应用,持续激励绿色资源合理配置。国际上已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绿色债券标准和规范体系,有效规范了债券发行、防止“漂绿”等不当行为。全球层面,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的《气候债券标准》,提供了国际绿色债券发行的通用实践和普适范围。区域层面,《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东盟绿色债券标准》等指导规范了区域绿色债券的发展。2023年,约90%欧盟公共部门采用《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发行绿色债券,推动欧洲成为全球重要的绿色债券发行地。国别层面,政府通过引导措施推动更多资金配置到绿色产业,如美国通过财政工具对发行人进行资金支持、对持有人进行税收减免等,降低绿色债券发行和持有成本。

  五是金融基础设施创新多种专门服务和技术支持,有力提升绿色债券市场功效。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建立专门的绿色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平台,深化金融科技等应用,有针对性地提升绿色债券各发展环节的质效。如卢森堡证券交易所设立全球首个专注于绿债的交易平台——卢森堡绿色交易所,提升绿色债券的标准化和透明度;国际清算银行与香港金管局推动“创世纪计划”,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和物联网技术,追踪绿色债券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效果,服务投资者实时了解绿色债券的环境效益,增强市场信心。

  上海清算所积极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全力推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金融基础设施广泛连接监管机构、市场机构和同业机构等,全面提供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综合服务,居于金融市场运行的枢纽,是金融市场的关键“桥梁纽带”。上海清算所是全国银行间市场合格中央对手方、全国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石和标志性成果。近年来,上海清算所积极发挥清算和托管的“双支柱”优势,通过健全制度、创新产品、拓宽渠道、深化国际合作等举措,持续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全力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

  一是积极参与绿色债券标准建设,健全相关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绿色债券市场相关制度标准,是推动市场建设的基准线,也是保障绿色债券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作为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上海清算所高度重视制度标准建设,积极参与《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等制度的制定,支持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等市场自律机制完善,助推绿色债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市场交流合作,促进境内外绿色债券标准的衔接,支持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更好开放发展。

  二是服务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持续畅通各类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市场运行的关键枢纽,金融基础设施通过有针对性地推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供给,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绿色项目、助推绿色生产力发展。上海清算所配合推出绿色熊猫债、绿色金融债、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并通过债券主题产品贴标,支持绿色债券子品种——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以及不动产信托资产支持票据等绿色结构化产品的发行登记,同时保障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的创新条款稳妥有序执行,实现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高效管理。2024年,上海清算所累计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登记3863亿元,全市场占比达57%;截至2024年末,共托管绿色债券8649亿元,全市场占比超四成。

  三是持续深化绿色债券指数谱系,拓宽各类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的渠道和场景。随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持续扩容,绿色债券指数产品因其特有的广泛适用性、包容性和透明度,在满足市场需求、拓宽发展空间方面的价值愈发凸显。2021年,上海清算所发布的碳中和债券指数成为我国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并持续推动绿色债券指数谱系完善,现已编制发布8只主题债券指数,涵盖特定级别(AAA级)、低碳或绿色科创主题、特定债券类别等。同时,上海清算所主动将债券指数应用于更多金融产品,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转型领域配置,累计支持7家商业银行发行与上海清算所绿色债券指数、碳中和债券指数挂钩的结构性存款,支持低碳高等级信用债指数挂钩的总收益互换产品、绿色科创双主题指数化投资理财产品等,吸纳和促进各类投资者以更多方式参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四是探索创建良性互动的市场生态,打造安全便利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底色离不开绿色金融生态体系的完善,上海清算所着力打造“发行人-中介机构-投资者”的服务生态圈,积极创新绿色债券发行增信支持等激励机制。在托管业务方面,通过发行登记费率“减法”促进绿色债券市场活力的“加法”,近五年为市场主体节约绿色债券相关费用近亿元;上海清算所还与自律组织、市场机构等合作,定期公布积极参与绿色债券的投资者、承销机构情况,支持以绿色债券为增信担保品的同业借款服务等。在清算业务方面,积极推动绿色债券作为外币回购清算业务的抵押品,以及标准债券远期实物交割合约品种,积极为市场机构达成的挂钩绿色债券的信用衍生品交易提供清算服务,落地包含绿色债券在内的通用回购、中央债券借贷等创新业务,实现双支柱业务联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不断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丰富绿色债券应用场景。同时,良好的市场生态推动绿色债券的“绿色溢价”激励效果逐步显现,2024年,上海清算所托管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成本,较可比同类债券加权平均利差达到约11个基点;参与交投的600余只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现券交易规模4816亿元,占全市场73%,换手率达到96%,交投规模、只数、换手率均居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首位。

  五是深化国际绿色合作,优化全球网络布局和国际服务能力。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上海清算所积极拓展国际合作赋能绿色发展。目前,上海清算所与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合作推出“债券通”北向通和南向通,成为境外机构投资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境内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同时,上海清算所积极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合作,为绿色债券发行人提供境内外同步信息披露服务,支持政策性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绿色债券通过“跨境信息通”开展信息披露。特别是,2020年上海清算所与欧清银行开展金融基础设施跨境互联互通,合作推出“玉兰债”,服务境内发行人在国际市场发债融资。在陆续实现计价币种全覆盖、纳入国际领先的三方担保品业务、依托信息穿透机制落地税务抵免、DVP发行交割接轨国际模式等重大创新基础上,2024年支持发行全球首单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可持续债券指引2021》的非金融企业可持续“玉兰债”,标志着“玉兰债”进一步“向绿”跃升,通过国际合作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上海清算所将立足主责主业,积极发挥“双支柱”优势,聚焦服务央行履职和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助推绿色“源头清水”流向实体经济,与市场各方一道,共同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支持美丽中国建设。一是常态化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绿色融资,引导形成较为稳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熨平市场供需波动减少对绿色债券发行成本的潜在影响,提升绿色债券发行和定价效率。二是研究在绿色债券市场引入更多中央对手清算的创新服务,优化支持绿色债券成为利率衍生品的实物交割标的、外币回购业务抵押品和中央对手清算的合格保证券等,积极研发更丰富的绿色低碳等主题债券指数等,在防范潜在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绿色债券使用效率促进绿色债券市场活跃交易,更好支持绿色债券的一、二级市场高效联动发展。三是以可持续“玉兰债”为切入点,继续完善绿色债券跨境服务体系,着力厚植从发行上市、交易结算到担保品管理、公司行为等的境外发债综合服务品牌,积极探索创新应用,为绿色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四是持续服务我国绿色债券制度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支持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制度,助力描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全景图,同时进一步密切国际绿色合作,促进国内外各类要素资源向我国绿色低碳领域有序聚集,更好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第5期

关键词:

相关资讯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